这本书是编辑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重新组合编排了季羡林先生一生所著的一些随笔。编辑把这些随笔按照类别,分了六个系列,分别是第一类——童年生活中所遇见的老人、乞丐,已经与童年和母亲的关系,第二类是到德国的哥廷根留学生活所遇到的人给我的温情,比如房东太太,比如,在德国遇见的老师们。第三类是回忆过去已逝的生活,当时只道是平常。第四类是我们书名《我爱天下一切狗》,这个类别里面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于自家养的猫,曾经母亲身边的狗,身边的兔子,旅途中的乌鸦的喜爱,热爱,不舍。他爱天下一切的狗的原因是,曾经这条替代自己,陪伴母亲身边,慰藉母亲的黑狗,带着对母亲的永远的悔恨,所以后来季羡林爱天下一切的狗。第五类收纳的是季羡林先生身边的花呀,树呀,草呀。季羡林有一个心,怀抱了生命的万物。第六类,是季羡林先生生命中所感受到的孤独,孤单。
《我爱天下一切狗》——爱天下万物的季羡林先生,爱小猫,爱小狗,爱花,爱书,爱兔子,爱亲人,爱母亲,爱师长,爱友人,季老说自己冷漠,实则季老情富于人。
“了解季羡林的同时,也能从中学到中国文人用词的讲究”
比如,季羡林在描述老人的时候,他不用“老人”这词,他选词于“白须之人”。他形容一个小孩快乐的跑过来时,他说“她像一只小鹿连蹦带跳地从屋里跑了出来”,作文www.isanxia.com季羡林说家境贫寒,家里贫穷,他选词于“家里贫无立锥之地”。他说到寺庙里的佛像,他的描写是既生动又形象的,让人眼前马上有了画面“那些头上垒着燕子窝的、泥塑的”佛像。又表达了佛像的材质是泥塑的,又描写了佛像身边的环境,头上是有燕子窝的。不得不让人心生敬意。再比如季羡林想表达夏秋交替的时候,他说“如火如荼的夏天已经渐渐划入秋的朗远里去”,如火如荼表明了夏季的炎热,朗远又表达了秋的凉爽。
大家的随笔,也是不一般的。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我们一生是孤独的,中间偶有亲人,朋友,师长的阶段陪伴,但是,到了最后,我们往往是也只能是孤独的,季羡林先生长寿,从小6岁失去母亲,家里贫无立锥之地,所以借住于叔伯家,虽是亲人,但亲密度自然不如亲生父母,成年后留学德国,遇到良师益友,但也在多年阔别后,一一送走了这些挚爱师友,而后在北京大学燕园居住时候,慢慢送别了家里的几只小猫,兔子,家里的长辈,家中的妻子,最后再次只剩下他一人居住于家中,不免寂寥,还好季羡林心中是爱万物的,是心软情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