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十五日》读后感1000字

作者:像番茄的西红柿

“勉之,世子多疾”,永乐皇帝的一句话,朱高煦默默的记在了心里。正是这句话,为日后的兄弟阋墙埋下了祸根。南京地屡震,太子被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围绕着两京的阴谋大网逐渐张开。

炸船、刺杀、炸桥、逼宫,大明太子躲过了一劫又一劫终于逃出了皇城。并在机缘巧合之下组成了“大萝卜”、“小杏仁”、“篾篙子”、“苏大夫”四人“吃鸡”小队,开始了两千两百里的“绝地求生大逃杀”。

两千两百里的“大逃杀”,竟然让堂堂大明太子成了漕河的纤夫,甚至还差点成为“白莲教”的坛祝。正因为如此,朱瞻基亲眼看到了“民生之多艰”,体会到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真正含义,也让他看到了迁都背后有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更让他明白了迁都关系到北境边关的安宁。

两千两百里的“大逃杀”,让一个初涉官场的“小杏仁”看到了官场的黑暗,也让他明白了“这一座城市,不只是墙垣,不只是天子,不只是百官,更是生活在其中的黎民。即使城垣坍塌,天子不在,即使百官无所作为,只要百姓人心未失,它便能够自我拯救。”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日后土木堡之变后北京保卫战的中流砥柱,纵使身首异处,他仍然是大明王朝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少保。

两千两百里的“大逃杀”,让南京城里的“篾篙子”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谜。“老百姓为什么吃我这套理儿,因为他们活得太痛苦,总得给自己留个念想,哪怕是假的也好。”佛母这番话让他明白了“白莲教”屡剿不灭的背后是无数的穷苦百姓,所谓的“教义”、“佛法”只是底层百姓彼此照应的精神寄托罢了。

在“大逃杀”过程中,最不易的就是大夫苏荆溪。她心思缜密、深藏不露,表面上是团队的奶妈,实际上却是队伍里真正的“刺客”。别人是为了“逃”,而她是为了“杀”。“苏荆溪就好似一只蜘蛛,极有耐心地编织着网线,慢慢将人引入彀中”。仇恨慢慢腐蚀着她的心,让她从一个悬壶济世大夫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她像艾莉亚史塔克一样,有自己的一份名单,她用自己的方式让名单上的人一个个付出代价。

最终的结局是龙椅并未旁落,大明王朝也未迁都,殉葬制度直到英宗临死前才下令废除。吴苏二人下落不明,已经是天子的朱瞻基“就此收结,不必再找”八个字的朱批为“吃鸡”小队队友的谋逆事件画上了句号。

“那里有一条贯穿南北、昼夜奔涌的千里长河,河上船只如梭,繁盛至极,仿佛天生就该如此。”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仿佛在世上留下了痕迹,仿佛也没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