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万种死法》读后感2000字

获得这本书已经许久,工作繁忙缘故一直没能好好阅读此书,恰好前几日计划了一场漫长的旅行,加上转机逗留时间大约有十个小时,所以重新挑出这本书打算作为飞行时的读物。

本书的书名是《八百万种死法》,一开始我其实并没有很多感触,理所应当的以为这么恢宏的标题对应的会是一个庞大的案件、错综复杂的烧脑悬疑故事,要么就是一个噱头。只觉得可能是类似于保险理赔条款中列的详尽的死亡情形的概述,权作是给自己写小说补充素材。

没想到初步阅读就被爱伦坡的那句话所吸引。

美丽女人的死亡,毫无疑问,是世上最有诗意的主题。——德加·爱伦·坡

一种比莎士比亚的悲剧还要悲伤的情绪油然而生,在夜色中竟然生出几分同病相怜的感觉。静谧黑夜的清醒,毫无疑问,是世上最有灵感的时间。当然这句话并没有对我后续的阅读造成什么提纲挈领的作用,只是让我对本书的评价高了几分。毕竟能在第一页就引发我阅读兴趣的书并不太多。

等接着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八百万种死法》里的八百万其实是指纽约市里八百万市民。书中的角色都有着离奇古怪的死法,每一个人都有他们死的方法———没有人可以逃避,尤其是在纽约这个光怪陆离的罪恶城市。

我在一开始觉得本书的气质可能会和《达芬奇密码》一致,紧张的时间或剧情张力赋予整个作品张力。这是一种经过市场检验的合格的套路型的方式,我已经在不少于十几本书中看到过这个类似的情节。

比如一场连环的车祸,或者精心策划的炸弹袭击,就像是好莱坞电影和美国大片中那样常见的具有危急时刻的一个片段。这时候再由一个很老油条或者赌鬼一样的侦探出面来一点一点解决麻烦。

可是这个故事的开篇却没有落入俗套。

一间咖啡馆、一个妓女、还有一个从警队离开的私家侦探,构成了这个小说的全部开篇。剧情展开,妓女雇佣侦探保护自己,而侦探也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圣母型主角,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还是一个不喜欢工作的侦探。

他租住在小旅馆里,挣生活费赡养前妻和儿子,不积极向上,不努力赚钱,很少说话,很想喝酒。在分析了各种可能性之后,读后感www.simayi.net才根据经济原因接下保护妓女的这单,随后踏上寻找皮条客钱斯的过程,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到了钱斯出现,才停下手开始回顾钱斯出现这段剧情。

作者用娓娓道来的手法将故事从咖啡馆衍生开,到其它的街道、场所、人物,都在一丁点的细节中慢慢展开,还会在其中附上不少人生哲理。。

比如戒酒会中最为经典的一段:大意就是如何坚持到91天。分享者告诉大家的秘籍就是再多坚持一天,看似很简单,却包含着很大的道理。这种在冷静的推理之余能够有这么几处惹人深思的桥段,绝不失为一部巧妙之作。

为避免过多的泄露剧情,这里不再讨论本书的剧情设置,只是用我仅有的被日本推理、英国推理阅读史养刁的口味来说,《八百万种死法》是一种另类的,平缓的推理。阅读时并不需要很全神贯注去进行,而是可以散漫一些,配上伏特加?威士忌?或者雪茄?没有任何紧迫感的时候去阅读。

截止到这里,我的阅读兴趣依然很高涨。作者的细节描写让我相信本书会是一本合格的悬疑推理小说。不管是判断钱斯本人的身份,还是在中间布下的伏笔,都是在水准之上的。尤其是主角的塑造,在我所看的推理小说中都属上乘。

而且本书的角色塑造令我印象深刻。

劳伦斯对角色的描写突出了其固有的影响,也脱离了简单的是非和面具化的塑造。大量笔墨着手在细节上面,不刻意,却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我至今还记得第一章那个妓女的黄毛丫头一样的发色、犹豫而又慌张的性格、还有钱斯,一个与众不同的拉皮条客的,不同于一般的书中总是畏畏缩缩的形象,本书的钱斯甚至让我想到绿皮书中的黑人钢琴家,起码在一开始出场时有这个感觉。

人物并非刻意和一成不变,而是拥有自己的性格、脾气、喜好、行为。故事真正由人物去推动,而不是情节去推动,这就是劳伦斯在写这本作品时想要做到的事情。人心隔肚皮,每个角色都活的很成功,都有理由做出自己做出的行为,同时也承担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

很多推理悬疑作家只能通过不断设置紧张的剧情驱赶读者,所幸劳伦斯完成的很好。这部作品对我的感觉就是如此,一个个缓慢的场景过渡,将酗酒、谋杀都变得平淡许多,就像是在看一场漫电影,不经意间回想到某一处细节才有些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知道本书结束,才依依不舍的离开这场盛宴。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八百万种死法》的犯罪线索平铺直叙地摆在读者面前,却并不刻意,每个人都是这样缓慢的经历着生活,每个角色都是这样,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活得很认真,除了读者,休闲且享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