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2000字

初中时候模模糊糊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对应的读后感,一直以为是小女孩小男孩和奶酪的故事,后来似乎在哪里看过听过差不多的版本,原来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心血来潮,用了一个小时左右看完了短短的哲理小寓言。

说到心灵鸡汤,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或许有人觉得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的道理何必用个千把万字写个故事,浪费时间精力呢?快节奏的文字、快节奏的消化、快节奏的咀嚼、快节奏的淡忘。现在的我们强调不忘初心,回归赤子之心,看多了大道理大哲学问题,又有多少人重新去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除了教育孩子的父母。小学从背诵的九九乘法表到大学学的微积分,难度可不是垮了一丁点儿,可是数学上,非常有名的“(1+1)”,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如何证明是最大的难题。不同阶段的人对同一本书有不同的感悟。当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与众不同的,后续的复制品不堪一提。在充分利用最原始的故事后,自己对它举一反三的运用,这将是不可多得的收获。成年人用小孩子的眼光看问题,得出让小孩子理解的道理,这才让人有值得敬佩的。生活本就是处在每时每刻体验和探索的过程,而在其中不可避免的隐藏着大大小小的细节。

其次,这个社会是优胜劣汰的时代,我们可以不用给孩子施加太大压力,只是以更加文明开朗的方式,点点滴滴让他们慢慢地形成思考的态度,教会他们看待细节的本质。不是父母的强求,是智能化的发展让孩子过早地接近大人的世界,甚至是成熟更快的心智。在他们明知这个道理,但无法驾驭这个方法和节奏时,明辨是非的能力太低,需要很好的引导他们思考。孩子的随心所欲不是真正的快乐,是那种他们不了解的享受,如果能够不上学考试写作业,天天玩游戏吃零食不吃主食,那恐怕会无法无天了。孩子现在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除了来自校园、家庭,还有社交媒体对我们精神的冲刷。因此,书中追求奶酪的过程就是一种对生活的体验,在体验中学会成长,但一股脑儿灌输的思想反而成了精神垃圾。这个不仅仅是在孩子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成年后的青年面对的问题。

回到本书,书中有四个主角,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四个每天早晨都离开自己的小家在这个不见底的迷宫里寻找奶酪。某天他们在奶酪C站发现了无数奶酪,从此四个习惯了每天都直接奔去那边。然后奶酪的惊喜并没有冲昏嗅嗅匆匆的头脑,他们不会去分析思考,仍然从一而终坚持检查周围的变化,并且知道奶酪一天天减少是正常现象,在奶酪消失的那一刻他们适应变化接着就寻找新的奶酪。同样经历数不清的失败,终于发现了更大的奶酪N站。

哼哼唧唧从不研究奶酪C站的出处,想当然地觉得这是本来属于他们的福利,并没有察觉到奶酪随着他们消化逐渐减少,终于有一天奶酪消失了。哼哼第一反应就是“谁动了我的奶酪?”他将过错归结于别人而不是自己,某天奶酪会重新出现在这里。哼哼选择原地等待,唧唧在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这样于事无补,终于挑战自己重新踏上独自寻找奶酪的路。靠着他的对未来美好期待的幻想、突破内心的恐惧、对新领域尝试的勇气等,他渐渐找到原来的自己,充实信心。凭借人类的思考方式,正确地运用,发现了原来奶酪C站消失的变化的真正含义,用自己的直觉预测变化,做好迎接适应的准备。终于发现了更丰富多样的的奶酪N站。老朋友嗅嗅和匆匆早就来到这里了。他终于明白了C站奶酪永远也不会回来,更重要的是他从嗅嗅和匆匆以及消失的奶酪站收获了很多,以至于成长的他已经随时随地准备迎接新的变化,随着奶酪改变自己。至于固步自封的哼哼,他会重新出发吗?

无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我们的目标都是不断追求想要的东西,只是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目标、动力以及自己都在变化。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时间过得真快啊,读后感www.simayi.net以前是度日如年,现在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成年毕业了,父母年纪大了头发白了,这不是一夜之间的,是藏在生活里点点滴滴的操劳。谁不渴望安稳幸福的生活,每天没日没夜地加班奔波各个城市何必呢?年纪轻轻就懂得人情世故,一句“逼出来的”话语道尽人生。都说年轻有奋斗的资本,失败了可以重来,而人到中年家庭的压力让自己没有重来的机会,所以战战兢兢恐惧变化,但中年人比青年人多了一丝成熟稳重,多了积累的资本。因为我们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却都明白道理,真正意外来了只能接受,并且想出有效的方法减少到最低风险。恐惧、担忧反而是人之常情,往往迈出第一步是最大的痛苦,就像下了赌注一样需要承担改变的风险。主要是改变的道路千万条,每一次的从头再来都是巨大的勇气,所以,要像唧唧一样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拿出打不死的小强精神,改变。最好是在变化开始的时刻及时调整心态,否则真到了无法挽回的余地,付出的代价和改变将是沉重的。

可惜的是,在这一刻我们斗志昂扬嚷嚷着行动起来,下一刻就瘫了似的沉溺在舒适圈。几十亿的人口,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优秀的,真正自律到可怕地步的人望尘莫及。普通、寻常也是我们的借口吧。人的智力、能力在那里,深居高位就做着必要的事情,他们也要像个发动机一样不停地给下属打鸡血发布命令,运转起公司。这是这个社会的规则,为了生存必须千方百计地想出各种精神激励的方法,我们必须适应社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