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000字范文: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真实再现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一月至1975年十月在陕北黄土高原插队下乡历练故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书本内容分为“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其中“知青说”部分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知青是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对知识青年的简称,特指那时候受过中等文化教育,以后又上山下乡参加劳动的青年。这是我国在过去特别而又有特色的一个社会青年群体;现在“知青”已经随着岁月的脚步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在经济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知青”生活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又离我们很近,时不时会听爷爷那一辈的老人提起过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的“知青岁月”。
七年!没错!习近平总书记最美的七年青春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了精彩的印记。对于下乡插队,青春年少的青年习近平在年龄上还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那时候的他才十五岁,但这也阻挡不了青年习近平下乡插队的步伐,很难想象,一个稚气未脱、青涩懵懂的少年,读后感.力排众议、义无反顾地来到革命圣地陕西延安的农村插队,而且还在这样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黄土高原上一干就是七年。着实让人肃然起敬!究竟是什么原因在黄土高原一待就是七年呢?十五岁的青春年段也可能与我们平常人一样,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一片迷茫,但青年在不久后,在梁家河入了党,当上了大队支部书记,以此他立定目标要改变梁家河的生活面貌。目标是人生前进的指向标,也是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不断奋斗的动力。正是在梁家河的七年,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地坚定了青年习近平前进奋斗的目标,也正是执著追求,照亮了青年习近平前行的人生之路。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书中提到与青年习近平住同一孔窑洞的知青同伴戴明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青年习近平对书籍总是爱不释手,他炕头上的书总是堆得满满的。在梁家河那段插队艰苦的日子里,尽管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还要上山劳动挣取工分,他却没有把读书的这一良好的习惯给改变。尽管劳动了一天,但在昏暗的煤油灯下,青年习近平遨游知识的海洋,享受知识带给他时光和感受知识带给他的力量,也许这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魅力所在!
七年的知青岁月,对于青年习近平来说既是艰苦的,又是意义非凡的;他在梁家河插队时,确立了人生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同时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了自己的意志毅力,通过读书不断给予自己充实的生活,丰富下乡插队的意义。尽早确立目标,在艰难困苦中磨练自己,让青春的岁月成为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