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蛙》读后感1500字

莫言的《蛙》读后感1500字:

我喜欢读书,最近重新读了一些大学时期读过的书,如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还有一些没有在国内出版的书,如我在台湾买的龙应台《大江大河1949》等,也有一些公务员应读的政治书籍,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等。莫言的小说,还是20来年前在上海读大学时候的图书室看的,是中篇的《红高粱》,当然被拍成了电影,大家都知道了,当时许多人批判说,外国人就喜欢看中国人丑陋的一面!我只能呵呵了,历史是不应该被遗忘的。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具体是因为哪部作品得奖,并没有相关介绍,我认为应该是他一系列的作品得成就,于是,我在亚马逊上,买了他当时的作品《蛙》。

全书不长。我用了大约4天睡前的晚上读完。《蛙》是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书中我的姑姑,是一个农村妇科医生。我通过与认识的一名日本医生儿子的通信,来记录了她作为妇科医生颠簸的一生。书名之所以取蛙,实际上是娃的谐音。当然书中也写了蛙,姑姑被一群蛙攻击了,甚至喷了她许多的精液,但是那不过是对书名的一种交待而已,也是另外一种比喻,篇幅并不多,并不是真的要去写蛙。

莫言的《蛙》读后感1500字.jpg

全书跨越了妇科医生姑姑的一生,特别是她的前半生接生的那种幸福,和后半生为超计划生育的大龄产妇做人工引产的一个既普通又不普通的人和故事,一方面反映了我国计划生育需要人民作出的牺牲来成就这个国家的未来,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具体工作中反人性残忍的一面。有趣的是,小说的后半部是写计划生育末期,随着中国法制化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开始缓和,但是却又出现了一个怪现象,这就是有钱的人和有权的人可以通过包二奶甚至三奶来生二胎三胎,只要交罚款就可以了。社会上还出现了地下代孕公司,这是对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畸形生态的讽刺。小说中描写了人物蝌蝌也被不能生育的妻子背着取精到地下代孕公司生子的过程,极具看点,也现实的反映出了一些底层中国妇女的生活状态。

幸福的接生医生,和残酷的计生医生,在经历着得与失的生命过程,最后小说在姑姑痛苦的自责和认罪中结束。让人深思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普通老百姓在国家大的政策下,经历过的那些颠簸。其实这本书并不是莫言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控诉或揭露,要知道,国家也承受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痛苦,因此不得不为之。中国人口在计划生育前,在多生快生大生产的鼓励下高速膨胀,读后感.面对落后的经济和生产基础,当时的中国确实难以承受高速增长的人口。毛主席逝世后的70年代末期,国家才决定城市育龄夫妇只能生一胎,农村一胎是女孩子的可以间隔5年生第二胎。但是,人民为此做出的付出,是需要承认的。主角姑姑,就从送子观音,沦为一个计划生育工作的强力帮手,这种过大的反差,让姑姑在大时代的变幻中,逐渐分不清楚自己是谁,自己的矛盾的一辈子,到底是不是应该忏悔。当然最后,她忏悔了。

从政治的角度来说,《蛙》许多的观点是可能被批判的,但是《蛙》是文学作品,是小说,是小说就要反映现实,记录现实,甚至超越现实。莫言能够秉笔直书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历程,而且是站在农村这个中国最基层的角度去看计生,这是他作为文人的使命感驱然,现实中农村包括城市的计划生育就是如此,只是生育于被计划生育一代的我们来说,看不到,感受不了。恰好是这本书,将我带回了那个年代,感受到了一丝丝残酷的气息。

《蛙》是当之不愧优秀的文学作品,真实并有生活气息的描述了计划生育的那个时代和政策的变更。看昨天,毛主席鼓励生育,结果导致中国人口数暴增,然后国家制定计划生育,一砍人口就是差不多40年;再看今天,中国老龄化严重,生育人口在正式开放二胎的2017年甚至比2016年还下降了100多万,中国已经变为鼓励生育二胎。我们的一些政策为什么往往会失去预判,为什么往往刹不住车,为什么经常过于偏激,或许就是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认真的研判。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一直到今天,还在发生。

经历了计划生育的那个年代的那些人,如果没有人写,我们会遗忘吗?或许会的。

写了,就会有人反思。所以,谢谢莫言。作者:雨景木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