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后感1000字:
马森在《八十自述》中写道:“说起来我们更加幸运,我们看到了一部分民主自由的环境和丰衣足食的生活的实现,而胡适那一代的人却没有看到。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不只是因为我们比他们年轻,也因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待得更长更久。”
读到这里,不由让我想起了《明朝那些事儿》里,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陈友谅的结拜兄弟张定边拒绝了朱元璋的任用,出家当了和尚,而且活到将近百岁才死,比朱元璋还多活了20多年。张定边见到了朱元璋登基后的兔死狗烹,死后的骨肉相残,也算是给陈友谅报了仇。
这两本书的联想,让我感慨:有时我们不必争一时的输赢,来日方长。但要想来日方长,我们就需要重视自身健康。
步入社会,应酬总是难免的,但酒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喝酒和劝酒,遇到这些人,我们想安静的吃个饭可没那么容易做到。桌上的不是领导就是客户,烦恼之时,更多的是无奈。
于是有些人受不了他人的言辞讥讽,仗着自己年轻,豁出命去,誓要灌醉他们,但最后醉的往往都是自己。有些人想借着酒劲发泄自己的不满,佯装酒醉,发表一些不恰当的言论,做一些不恰当的举动,自以为聪明却得罪了其他人。还有些人选择离席,觉得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我个人觉得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我也不喝酒,而且是滴酒不沾的那种,从以前害怕上酒桌,到现在习以为常。遇到劝酒,我们可以找一个固定的借口,谦虚的拒绝,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处理这些状况,说到别人信为止,有时不喝酒不在于你能不能喝,而在于你给别人的态度。问题在于有时我们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因此首先“自欺”,然后“欺人”。有时想想,自己能够比别人多活几年、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就会感觉自己赚到了一样。
其实在酒桌上看似意气风发、独领风骚的人,下了酒桌就是一脸疲惫。不少人在私底下说自己并不喜欢喝酒,可一旦上了台面,却个个装作很能喝、很喜欢喝的样子。读后感.有时两个私底下都和我说过不喜欢喝酒的人聚在一起,却又开始喝起来,谁也不愿意承认,谁也不愿意说出真实的想法,只将一杯杯浓烈的白酒习惯性的灌入喉中。我不知道他们相互戴着面具,究竟是给谁看?
或许他们习惯了用酒来交流,已经忘记了其他方式。或许他们通过抽烟喝酒建立起来的关系,没办法说断就断。
曾经一位在酒桌上劝酒的领导,如今调离工作岗位,见面也就点头之交,这个世界,没有了权利,就是人走茶凉。曾经有一位劝酒的人,当初他是上级,现在却成了下级。曾经有一位在酒桌上劝酒的人,在酒后出了事故,离开了这个世界。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并不觉得他们劝酒就一定错了,但是我们需要看到,在酒桌上比拼,豁出一切去喝酒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做好工作并非只有喝酒一条途径。因此,我们在酒桌上不必争一时的输赢,来日方长,换一种交流方式,换一种应对思路,不要最后也变成了只会用酒来交流思想的人。只有健康的活着,才能体验到生命的精彩,才能在未来看到自己想要的景象。文/种花家兔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