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识今——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近期趁着娃睡熟后的自由时间,追了前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剧中三番五次地提及《万历十五年》,带着好奇的心理来围观一下明史。实际上个人对明史比较模糊,碎片化的记忆也是从小时候零零散散的历史电视剧和曾经读过的课本熟知海瑞、戚继光这些名字,对官场的认知更是比较浅薄。
《万历十五年》整本书用六个关键人物的故事来讲述万历执政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万历以天子之尊,张居正以独裁者之能,申时行以和事老之练达,海瑞以原教旨主义者之偏执,戚继光以战神之功伟,李贽以哲学家之叛逆……最终,都成为固若金汤的文官集团的手下败将,从历史的长河来看结局都是悲惨落幕。作者黄仁宇先生以“大历史”的角度不偏不倚的描述人性的本质,矛盾的双面性格,脑海中似乎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正在眼前演绎所有的一幕,这些事情正在上演……
一、不能自主的万历
十岁登上皇帝的宝座,放在现在十岁的年龄也是一个带着玩性的小屁孩,可身在朝中人的命运不能由自己决定。虽然高高在上,但事事不能自以,被群臣牵制,被制度所管束,所以世人都认为他昏庸无能。当爱上书法后却被要求终止练习,不能深入精华;自己最喜欢的女人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册封立妃;最喜欢的儿子不能如愿立储;下下之策,他索性懒政和怠政,开始了无声的抗议,开始了三十二年的罢工,美其名曰“无为而治”成为了一个活着的祖宗。万历虽然贵为天子,万人之上,表面看来具有传统赋予的权威,他想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个性无法发挥,长处无法施展,成宪不可更改,能决定国家的大小事务、文武百官们的升迁奖罚,却不能掌控自己的私欲和想法。
事实上他只是一个“家族文化”活下来的机器,权力和限制都来自祖宗,祖宗死了,可仿佛仍然活着控制着一切,年轻皇帝的雄才大略,励志图新也被消磨殆尽。即使在临终前仍然不能给自己最爱的女人一个“皇后”的名号,抱憾而终。
二、出色的改革家张居正
张居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生前风光无限,死后萧索凄凉。他除了是一个改革家、政治家,放在企业中还是一个运筹帷幄的管理实干家。从空空的国库到张居正死后北京粮仓有足够的存量以满足此后九年的需要。除非在紧急时刻不能支取的太仓库储藏室里的存款增加到600多万两银子。太仆寺保存到400万两,南京库房增加到250万两,广西、浙江、四川省库平均存款在15万至80万两之间,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张居正的才干和力挽狂澜的能力,在不能为的局面下力挽狂澜凭借个人的能力做出这些业绩,不得不令人叹服。
三、深谙为臣之道的申时行
处事圆滑的首辅申时行,有了张居正的前车之鉴,申时行懂得进与退,没有过硬的能力,只懂为官之道。官场的“老油条”,审时度势,无过便是功,没有越雷池,亦无明显功绩,靠着上、下打太极左右逢源在官场顺风顺水。一直扮演着“和事佬”的角色,申时行在文渊阁八年,被人批判是一张白纸的功绩。
四、古怪的模范海瑞
从电视剧中我们所熟知的海瑞是一个清廉官员的化身和代表。他是一个基层的官员,靠着过硬的人品亦步亦趋。也有为人不知的一面,一贫如洗,身先示范海瑞就是一个例子,在精英阶级集体腐败的时候他却能勇敢的坚守自己的内心,值得敬佩。由于性格和时代的局限性他也许会犯一些错误但是都不是一个人和一代人能够去左右的。
五、孤独的将领戚继光
戚继光能认清政治局势,也明白体制是不可能因为他戚继光或者某些人而去改变。在明朝军制如此落后的情况下,他能做的就是尽量在体制内以人治的方式去做事,尽量去维护官僚阶级,同时得到当权者的支持。牺牲一些东西,换取他的权利。只有有了权利才能去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当然可以是富国强兵,也可以是追名逐利,这得看为官者的个人意愿。中华历来被外地入侵都是内部不团结的时候。戚继光却能抗倭成功,使北方防务强于其他,这些都源于戚继光创造条件去做不能做的。
六、冲突的哲学家李贽
李贽是明朝的一个底层,其人本身是一个矛盾体,不像那些卫道士他言语上和行动上都是桀骜不驯的风格,但是他又不同于那些不流于俗世者们对自身品格的严格要求,让人感觉他是哗众以取宠。他对学术的要求也是较随意,目的只是为了让别人追随自己而写东西,一个十足的自恋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家伙,需要依靠别人敬仰的眼光来满足自己。
无疑他们每个人都是那个朝代和体制的悲哀,即便性格特点各有千秋,不论是官场如鱼得水还是刚正不阿,不管怠政懒政还是圆滑世故,结局都不是太美好,不禁让人唏嘘。看着不能遂愿的万历,叱咤官场的张居正,太极高手的申时行,清廉模范的海瑞,军事才干的戚继光,矛盾的李贽,百家笔记网(www.simayi.net)我首先会有种代入感,会把自己和生活中遇到的人、事进行联想替代,我们在职场和生活中都会遇到这些类型的人,有的时候他们做的其中某件事我们也会经历,放在现代,我们又会是谁呢?遇到这样的时势又会如何处理?当然同样的时机和同样的位置上不同的人处理的事情可能会不一样,假如康熙皇帝在万历皇帝的位置上呢?结果会不会大不同?明朝兴许没有那么早走向衰败和没落,群臣们也不会左右朝政的主线。历史终究是历史,这些都是大历史长河中的一小页,文字可以随着事情的发展翻篇,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更多的触动和感悟。
“万历十五年,六个人六种为官处事之道,结局却是相同的。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年,却决定明朝的兴衰。”(书角是被小宝啃掉的,家有小书虫,立此证据)
启示一:核心观念
作者用一叶而知全秋的写法,通过一年可墈明朝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将整个中国历史映耀脑海。明朝是一个儒家学说的统治,重文抑武。立国以伦理道德为根本,以文官集团为支柱,一切行政技术完全在平衡的状态里维持现状而产生。文官阶级代表了统治阶级,通过读书考取仕途,进而形成文官阶级,依靠统一的价值观约束统治,以道德宗法约束阶级,主要方式为对士大夫阶级的模仿和绝对服从。因为缺乏灵活有效地法律规则,社会运作完全依靠所谓的道德掌控。整个国家从上到下的运作从只是被操作,个人的意志被彻底的压制,失去了高效的机会,更难做到摒旧革新,完全通过惯性去维护和治理。不禁让我想到了目前一些传统型企业的模式,虽然有法律和道德双准绳制约,同样是靠人的惯性思维模式去工作,改革突围的每个步伐就显得特别艰难。在这样的局势和大环境下,不得不说张居正是个改革高手,突破层层阻力,种种弊病之下还能延续近五十年,其“一条鞭法”可谓是功不可没。
启示二:人性的理解
虽然重文,但是文官薪水很低,前后矛盾。中层官员依靠薪水都很艰难生存过活,更何况生活在底级阶层。而在当时明代的文人文化讲究强调的是无私奉献精神,这其中就有一方面是自身物质的需求与微薄薪水,另一方面是个人想要享受生活的欲望的冲突。我们试想这样的制度和文化会造成什么样的官员阶级,而官员阶级是大众文化的引导者,从而社会会形成什么样的畸形,人的内心深处会有什么样的阴暗。黄仁宇先生把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描述的淋漓尽致,所以万历在张居正事件过后明白了阴、阳两面的重要性,而所有人都和他一样都有双重性格。看上去很美,撕开皮里面竟是污浊,犹如绣花枕头。
站在道德中每个人都有阴、阳的两重性,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万历十五年》里描述了几个关键人物——万历、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阴、阳两面,一方面他们可能在做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且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另一面却是内心对权力利益的贪婪,矛盾集于人的每个细胞。或者每个人都是双面,就像我在其它文中列举过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的例子一样,一面是正义、神圣,一面是顽劣、难驯。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时常把正向的一面对待陌生人,把柔软和示弱留给最亲最近的人,表里如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都是有血有肉的驱体。
启示三:企业的运营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收获在企业运营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之道呢?企业的兴衰除了大环境的客观影响,在管理上又有哪些人为因素决定呢?
明朝的衰败和万历1587年有很深的联系,在政权上无为、赖政,是明朝走向灭亡的必然,深层次的原因仍是重文轻武,文人过于势力强大,是礼法是制度大于一切,任何人都逾越不得。用黄仁宇先生的话说,万历十五年看似平淡无奇,却决定了几十年后明朝的灭亡。我由此联想到了企业的运营和干部管理,观察他们的日常做法、想法,官僚主义和固化思给带来的兴许也会让企业走向衰退。因为平淡无奇,没有注入新的思维和活力,仍是延续以前一样形式主义,可能公司未来几十年决定在这一年或者这一周,不是因为这个礼拜产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变局,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是这背后的体系运作,冰山之下无形的思想和有形的官僚在运作来决定企业未来的兴衰。同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文”好比管理,“武”好比经营。必须要有强干的“武”来支撑,方为企业的发展增添源头,否则一切都是空有形式主义,如果管理大于经营,它的趋势如同明朝一样会走向衰退,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启示四:亲子教育
在教育孩子上,日常中也反对孩子追看一些电视剧,现今的历史古装剧浮夸、不尊重历史,歪曲事实,一直认为是垃圾文化,对孩子认清历史实在是一个误导。并且孩子追看电视的过程中完全是以导演的角度去看人物,不能引发个人的思考力。让孩子爱上历史,最好的途径仍然是从书籍、有权威的节目、听历史故事中获取。听历史故事我推荐凯叔讲历史(帮凯叔讲故事打个小广告),大宝是凯叔迷,本人也是不折不扣的凯迷哈。
万历皇帝的影子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个被满是规则束缚的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不能有自己的主见,不能有自己的爱好,因为有正德皇帝的历史原因他只能按照文官集团设置的框架中生活,完成自己的使命。生活中我们也会做只能给孩子设定条条框框的父母,不能不允许要求孩子的往往比孩子要求我们的还多,很少去问问他的内心世界。他究竟需要什么?他的快乐来源于哪里?冠冕堂皇的以“为你好”而绑架了孩子快乐和自我的内心。特别能理解近期新闻上那个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的北大留学生,用一万五千多字,声泪俱下的控诉父母,似乎有些相似之处。父母以爱的名义抑制了孩子的社交能力、精神的桎梏、使孩子成为情感的孤儿,哪里有“压迫”,哪有就有“反抗”,万历和北大留学生就是一个被精神枷琐禁锢的孩子。作为父母的我们都会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地给孩子套上这样的紧箍咒。
本人才疏学浅,没有揭露和感悟到人性的本质和深层次的精髓,读完万历对改革家张居正更感兴趣,他如何实现“万历三大征”,只待阅读完再分享。
因为对于传统文化的执着和热爱,未来我们将会做一些自己喜欢并且一直想做的事情,择一地操缦、观书、品茗、挥毫,当然最重要的还有溜娃。欢迎大家一起品鉴,有最新动态将会在公号上发布。
新年来临之际,祝各位小伙伴们新年快乐,狗年大吉,心想事成!作者: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