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
路遥,原名王卫国,小名“wei”,出生在陕西陕北区清溪涧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庭贫困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大伯。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无非是性格左右了选择,而选择决定了人生的轨道。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他的经历不无关系。路遥幼年过继给伯父时特别想家,但一想到他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回家后父亲无法供他读书,他忍住了哭泣,忍住了与父母分离的痛苦。幼年时的这段经历使他养成了坚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雄心和为实现既定目标的强大的自控力。因而他敢于忍受创作过程中常人无法忍受的寂寞与痛苦,也敢于与文坛“唯洋是举”的不良风气作斗争,花六年的时间创作一部六卷、一百万字,全景式反映中国当代城乡历史性变迁的史诗性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的一生经历了中国最贫困的时期,因而在《平凡的世界》中,我们看到了当时人们所经历的贫困、饥饿以及新旧观念之间的冲突。《平凡的世界》里路遥讲述了双水村的孙家、田家以及金家两代人之间的故事,全书塑造了老实、本分的孙玉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少安、少平两兄弟,善良、朴实的兰花和秀莲,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田晓霞,善良的田润叶等诸多个性十足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就是路遥家乡的普通人,从他的生活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
这些人物中与路遥自己最像的要数孙少平,他虽与孙少安都属于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一类人,但两者之间略有不同。少平多是坚强的,倔强的;少安身上多了一份妥协,一份无可奈何,这是中国自古以来长子身上不得不承担的。少安的妥协在上学这一块上就很明显,虽然少安的功课很好,但是家里的烂光景让少安上完初中不得不辍学帮父亲,以供应弟弟妹妹们的学业。这与《家》里的觉新很相似,身为长子的觉新自小听话、孝顺,他虽然能认识到封建家庭和旧礼教对人的毒害,但是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妥协。但是觉新与少安还是不同的,觉新比少安懦弱,这个性格注定了觉新要为家族牺牲自我。
苦难是路遥永恒的伴侣。路遥经历过中国最贫困的三年,也知道饥饿到底意味着什么。这种饥饿对路遥来说是刻苦铭心的,所以《平凡的世界》的起笔便是少平吃饭的开始,这是路遥切切实实的经历。“初中时学校不允许“半灶生”的存在,所有学生必须要在学校吃饭,饭菜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主食也分为三等:白面膜、玉米面馍和高粱面馍,白、黄、黑代表了三种身份,学生们戏称叫‘欧洲、亚洲和非洲’。”这是厚夫在《路遥传》里对路遥在延川中学的伙食记载,与路遥对少平在黄原现上初中的伙食记载如出一辙。在学校这种贫富差距比较大的情况下,路遥是自卑的,屈辱的,但是他通过不断的阅读,获得了精神的高度超越。这在少平身上也有体现。少平身上有对理想人生和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他身上有很强的主体性,这得益于少平读的书,从保尔柯察金身上他学到了英雄人物的坚强,学到了理性思考。书让少平的眼界跳出了双水村,跳出了黄原县,到达更远的地方。同时少平身上也存在着超乎常人的倔强,在经历了种种心灵上的挫折和苦难后,少平选择回到大牙湾照顾那对孤儿寡母,这是他经过了理性思索后得出的结果。少平在对理性人生追求的过程中始终不忘主体性。
路遥也有相似之处。路遥的生活实际上是非常拮据的,他的作品《人生》获奖后他都没有钱去北京领奖,甚至连买自己作品的钱也没有。读后感·即使这样他依旧不改变自己的本性,依旧耿直,他不懂应酬,自然无法融入当时的环境,因此时常感到寂寞郁闷,只能不停地抽烟,一包接着一包。他经常坐在小平房里不停地抽着烟仰望天空,若与所思,苦苦追寻灵魂的安定。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这样讲述:“我几十年在饥寒、失误、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长历程中,苦苦追寻一种目标,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对我都至关重要。我为自己牛马般的劳动得到某种回报而感动人生的温馨。我不拒绝鲜花的红地毯。但是,真诚地说,我绝不可能在这种过分戏剧化的生活中长期满足。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可以说,路遥自始至终也没有扔掉自身的主体性,他的一生都在思考生存与奋斗的问题,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生存从来都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作者:宋丽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