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读后感3000字

读书之《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读后感3000字:

读这本书,于我而言算是一次奇妙的思想探索。高中教育熏陶使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深深植根于我的世界观,因而看这本书,观念有种"崩坍"之感。根深蒂固的观念告诉我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地理因素影响经济以及政治。而这本书的作者们却打破我的固有观念。两位作者,一位是阿西莫格鲁,一位成果颇丰的经济学博士;另一位则是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罗宾逊,研究领域倾向于政治方面。政治与经济的大牛合作,成就了这本政治经济学著作。

制度二分

对于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这个苦恼了人类几千年的问题,本书指出制度是国家兴衰的根本原因。与我所受的教育,经济基础是根本所不同。

本书作者将制度分为包容性和汲取性两类。则国家间的制度大体可按照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相配套分为三大类: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汲取性政治制度和汲取性经济制度,汲取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

汲取性的政治制度,是指少数统治者垄断了权力,广大公众并没有政治权利,没有选择政治制度或者经济制度的权利,而既得利益者制定的政策成为一部分人攫取另一部分人利益的工具。

包容性的政治制度,是指大部分人拥有政治权利,能够共同决策的民主制度。作者用了两个条件来定义:集权和多元化,二者缺一不可。集权是指中央集权,一个不存在中央集权的国家必然是散乱的。而多元则指政治权力的广泛分配,不属于既定某个人或者某个狭隘的集团。

读书之《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读后感3000字.jpg

汲取性的经济制度是指经济制度根本上是为了从社会一部分人中攫取收入和财富,让另一部分人受益。其特征包括市场控制、垄断、专卖等。包容性经济制度强调自由进入和竞争,社会上所有人都有可靠的财产权和经济机会,而不仅是精英阶层。

而作者认为汲取性政治制度与包容性经济制度的组合只能够短期存在,其终将转向汲取性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或变革为包容性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什么不包括包容性的政治制度与汲取性经济制度呢?作者认为政治制度决定了经济制度,包容性政治制度的权力分配下,不可能产生汲取性的经济制度。

制度如何形成?

两位作者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并且用了许多历史事件来论证制度的形成——微小差异和关键节点。在关键的一些偶然性事件下,原先存在的偶然的微小差异会塑造不一样的制度。他们认为重要节点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打破汲取性制度循环,促使更加包容性的制度出现,另一方面又能够促进汲取性制度的出现。作者并以肆虐欧洲的黑死病为例来论证国家间原本存在的微小差异,如何在瘟疫下将它们推向不同的历史路径。

而且,作者们还分别反驳抨击了地理假说、文化假说和无知假说。这一观点与辩证唯物史观也大相径庭。以地理假说为例,我的固有认知认为地理因素对初始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山地和平原,沿海与内陆,对一个国家的政权、贸易、文化影响重大。

地理因素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原始资源禀赋,例如傍海以及地形起伏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商贸发展,而这是促进十六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发展壮大的一个因素,也是光荣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作者们将其简单归功为英国的反抗阶层恰好人数比较多力量也更大,私不以为然。只是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社会发展到如今的水平,地理这种初始禀赋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相对削弱,就像作者所说:“现代世界的不平等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技术的不平等传播和应用”。一些资源稀缺的国家,例如日本也能够通过明治维新改革成为包容性制度,从而鼓励经济快速发展,跻身发达国家,成为亚洲奇迹。

因而我认为二位对于社会发展的观点有点狭隘,虽认为把制度这单一因素作为根本因素有利于减少变量方便研究,但主张制度的形成源于偶然因素却过于简单粗暴。比较之下,我更赞同国家的制度本身就是由多元综合的因素推动形成的,而制度又对各种因素诸如文化等有重要的影响。

不过,作者们认为包容性制度的形成,是各种不同集团争夺政治权力,尽量建立对自己有利的制度的结果,与寻租理论和分利集团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包容性与汲取性制度如何影响国家发展

作者们在书中广泛用到一个词,叫"激励"。不同的制度,对国民会产生不一样的激励因素。

他们用韩国与朝鲜的“三八线经济学”,来向读者解释这个本来制度文化相差无几的半岛,如何因为采取不同的制度而日益分化成三八线两边迥然不同的世界。朝鲜在金日成的领导下建立社会主义政权,采用了严格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否认私人财产权,以行政计划取代市场力量,对政治保持高度控制。读后感www.simayi.net由于私人财产权不受保护,民众没有激励去发明、投资、发展甚至是维持生产,结果是工业没能起步,农业生产也崩溃了,迎来周而复始的饥荒和赤贫。而金日成统治集团也没有意愿去改革现有体制,改善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因为他们从现有的体制中攫取了大量的利益。三八线的另一边韩国,虽然没有采取民主制度,但其采用了承认私人财产权的市场经济。私有产权鼓励国民在各自岗位上尽其所能、鼓励投资贸易和发明创造。而且政府为国民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提高人力资本,也鼓励企业从银行融资。另外其保护产权、保护市场自由竞争的法律制度、完善的公共服务都为经济腾飞创造了激励。

为什么两国几十年后经济发展会出现10倍的差距?作者给出了答案——包容性的经济制度。包容性的经济制度首先创造了繁荣的发动机——自由市场。市场中人们各自追求着福利最大化,而“看不见的手”会发挥作用,创造出繁荣的经济社会。市场有着远超于行政计划的资源配置效率。“包容性经济制度还为繁荣的另外两个发动机铺平了道路:技术和教育。”科技能够提高生产率,其改变世界的力量从智能手机的普及便可见一斑。而受保护的产权、公平的维护契约的环境是技术进步一大推动力。教育在提高人力资本方面功不可没。人多不代表人力资本高,去看看印度就知道了。要将人口转化为高技能劳动力,教育是关键。

为什么这两个国家会走上如此不同的道路?作者也给出了答案——政治。政治是高于制度之上的,当出现制度冲突时,选择怎样的制度取决于哪些人或者集团赢得了政治博弈,由此来决定社会的权力分配。

但是如果只有包容性制度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的话,那么20世纪的苏联显然例外呀?苏联恐怖的经济增长甚至一度能与美国比肩。两位作者就此给出答案:无论是包容性制度还是汲取性制度,都能够产生经济增长,区别在于是否能持续。汲取性经济制度下缺乏生产性激励,通过短时间内动用资源促进生产难以长期持续。看看上世界九十年代分崩离析的苏联便能知晓。包容性制度下生产者有内生的生产性激励,而且能较为有效地避免汲取者之间的非生产性活动。比较之下,汲取性制度虽然也能实现经济增长,甚至是高速的经济增长,但其难以持续,只有在包容性制度下经济增长才能长期实现。

读这本书让我对政治经济学有初步了解,也刷新了我陈旧的知识库。我对两位作者能够潜心研究十几年的恒心表示敬佩。二位的努力从书中列举的大量的历史事实中可以窥见。然而我更欣赏他们的洞察力,在浩瀚的历史中能洞察出制度与国家兴衰的紧密联系不难,不少观点都赞同制度的重要性。但是要证明制度如何决定性地影响了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的研究和有逻辑的思路。政治经济学,要求作者的政治学素养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也要求对经济学的了然指掌,对个人知识量要求可谓非常之高。这一点也激励我:保持阅读,保持更新状态。作者:杨嘉琪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0-08-19 22:59:47  回复该评论
  • 怎么没有拿中国举例呢!以及现有的政治及经济模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