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1000字:
最近又买了好多书,《经营者养成笔记》《深呼吸》《昔日的灵魂》《冰与火》《光与影》《我的精神家园》《哲学家在干什么》,天知道为什么买这么多,又看不完。当同事问我时,也只能笑着说“买过就相当于看过啊”。
其实心里想的是,这些书躺在我的书架上,看着就开心。我知道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作者的心血,当我想看看不一样的人生时,我随时酒可以打开,或许现在用不到,但总有一天会用到。
这种心态一种是守财奴的心态,就好比半夜数金子的那个葛朗台。做个比喻,应该像女孩子的口红吧,永远不嫌多。
是的,从来不曾对文章和文字有多少企图。个人最好的成绩也就是高三月考有一篇文章被全校展览,除此之外就没啥了。哦,对了,在流行写qq空间的日志的时候,大学年间写了几百篇,但每一篇的阅读没有错超过100。现在的公众号写了54篇文章,算上这篇是55篇,粉丝又74个。
有一段时间,沉溺于形式,最近才明白,好的文章是来源于思想的精炼与独特。有一段时间看过很多的鸡汤美文,也看过很多的励志文章,有一天突然觉着好无聊,这些文章翻来覆去就那些东西,看完之后除了打嘴炮并不能致用,以后就不怎么看了。
然而昨天读了一篇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中一篇,又对文字的韵律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之前买过也读过,但现在让我说故事梗概都难,真的没什么印象。但经过王小波这么一说,猛然就感到了一种美,文字没有多华丽却改动不得,一改味道就不对。
我想之所以能认识到这一点,是因为天天发朋友圈,无论是几层意思都要在短短的句话中表达(超过6句就会被折叠),让我切身意识到文字的精简殊不易。
最后分享一篇文章《十八岁出远门》,这篇是在高中时代读过,并不是在课本中,而是课外文摘开头第一篇。
作者是余华,就是写《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的那位,其实一个年轻的心灵读这些书还蛮折磨的,太沉重了。《在细雨中呼喊》,我已忘记了写什么,但记得读这个还挺有兴趣,可能涉及性的内容比较多吧。
《十八岁出远门》整篇文章写的如此奇怪,无头无尾但有趣,又能感受到一种年轻的力量,好像还蕴含着一种深刻的意义,当时的我不并不懂。读后感m.simayi.net如果说唯一的收获就是,给我了一种“远方”的概念,是让人冲动的,那时还没有高晓松的“诗与远方”的论断。那是感觉我是那个年轻人,现在读,还是不得其味,但是莫名感觉自己是那个拉苹果的司机,这就是成长的变化吧!
是啊,我知道我现在写的文字,百分之八十都是垃圾,应该是百分之九十。但还是要记录下什么,或许等我写的够多了,我也能写出来“我应经老了,有一天.......”也许能写出十八岁出门远行的远方
即使永远不可能,我知道在我敲下文字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宁静的!
说实话,在刚开始写这个公号时,有一种私心锻炼好了足够的文字功力,便可以写出十万加,便可以变现。现在已经没这念头了,想要出爆文,行文功力是一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敢于涉及敏感的公众话题却是更难得勇气。自认为自己没有那个勇气!
还有就是,思想高度和现实经验决定的切入角度的问题,这个更要命,这需要完整和坚固的三观来支撑输出!作者:涯前花雨纷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