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学”字——《论语》读后感1500字

解读“学”字——《论语》读后感1500字:

《论语》是孔子和学生的对话录,主要内容是孔子教育弟子怎样做一名君子。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之别,并非是有没有知识,而是有没有高尚的品德、是否爱好学习,所谓“君子怀德,小人怀土”。知识和道德并非是同步的。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涵盖全社会;知识在旧社会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有知识未必道德就高尚。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要具备“礼”和“仁”。《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提法有几十种,但“礼”和“仁”是君子的最高标准,所谓“克己复礼为仁”。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要成为一名君子,就要学习。《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据杨伯峻《论语译注》统计,《论语》全书有64个“学”字。可见孔子对学习的重视。孔子对于“学”有精辟的见解,我觉得有下列几层意思:

一是强调学的重要性。孔子在两处讲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强调君子要学习,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篇》)。孔子问仲由,你听过六种品德便有六种流弊吗?仲由答没有。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篇》)就是说,即使有好的品德,不学习,也会有很多弊端,就会变得愚蠢、无所适从、被人利用、勇而无谋、胆大妄为等。这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君子要时时学习,“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对于学习,要“学如不及,尤恐失之”(《泰伯篇》)。不断学习,生怕落后。而学习要有兴趣,要自己乐于学,所以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篇》)。

解读“学”字——《论语》读后感1500字.jpg

二是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篇》)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受蒙蔽;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没有理想、没有信心。也就是说,学习不是机械地记住一些知识,而是要思考理解。这种学与思的关系,在今天的教学中仍然值得重视。教学不只是把已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能进一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做到孔子讲的“举一隅而三隅反”。

三是论述了学与习的关系。《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字可以有两种解释:温习、实习。这句话也可以有多种解释。杨伯峻先生翻译为“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实习它,不也高兴吗?”但还可以有另两种解释:一种是,学了常常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读后感m.simayi.net另一种是,适当的时候学习,不是很愉快吗?我想这几种解释都可以。总之,“学”要与“习”结合起来。学了要实习,要学以致用,践行学到的知识;学了要常常温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就如我们读《论语》,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体会。我们今天的课程设计和教学也要遵循这种规律,许多知识是要反复学习的,做到温故而知新。

四是论述了学与行的关系。学了要践行,要化为行动。孔子常常教育弟子要敏于行慎于言,他说:“君子欲讷于言敏于行。”(《里仁篇》)就是说,一位道德高尚的人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要有实际行动。所以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篇》),又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篇》)。学习要实实在在,不图虚名。一次鲁哀公问孔子,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说,是颜回,可惜不幸早死了。他哀叹,可惜现在没有好学的人了!他还批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篇》)孔子认为,古人学习是为了自己修身,今人学习是装饰自己,给别人看的。他要求弟子实事求是,不要华而不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知和行是哲学家经常讨论的问题,常常认为知难行易,其实行更难,许多人懂得道理,却不去实行。一个有道德的人更重视他的行动。

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精辟见解,我想仍是今天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作者:顾明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