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做——读活着有感1500字:
写文章要“小题大做”,这是写论文时老生常谈的一个建议或者说要求。其含义是要选取一个小的问题点,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剖析,而不是面面俱到这个问题写一下,那个细节提一下,在一两千字的文字里试图写出五六个乃至更多问题来。
我们对比“大题小做”来理解“小题大做”。比如我们读完《活着》写读后感,可以全面地对整体内容作全面介绍,把每一章节或者每一个具体故事情节都写一遍,然后简单写点自己的感悟——这可以说是“大题小做”。
相反,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点,比如说针对作者在自序里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如果针对这一句话,分析它的如下方面:具体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在小说里又是如何体现这个观点的?结合现实生活和你自己的体验来看,你觉得它对不对、好不好?进而对你有何启示?……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每个问题又都写个一段话几段话,这样一来,就是针对作者的一个观点,来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剖析了——每一个问题或者每一个细节、观点都可以如是展开分析,此即“小题大做”。
理解了“小题大做”是什么,那么为什么要小题大做的问题也就好理解了:“小题大做”有助于对问题进行深入而又全面的分析、理解乃至拓展,做到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中分析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是对问题本身的理解,而评价其“怎么样”、“好不好”,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其现实启示,就是触类旁通、拓展认识了——这个过程也就是有条理地深入理解书的内容,并把书读“活”的过程。
一句话:通过这样读一本书去思考一个一个问题,拓展理解它的各个层面,尤其是找到其现实启示,我认为是“小题大做”的最主要意义。此外,对于新手写读后感而言,“小题大做”还有个现实意义是,既可以摆脱无话可写的局促,又可以避免漫无边际地不知如何下笔的茫然。
一方面,无话可写的时候,就把一个问题分解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多个问题去思考和找答案,每个问题回答一段话,就有四五段话了;读后感·另一方面,漫无边际不知如何下笔的时候,就在想到的多个问题中选出一个感触最深的来,然后再做上述四个方面的思考和写作。
进一步而言,之所以可以这样去拓展理解和联系思考,根本原因在于万事万物之理本来就是相通的。正如禅语所说,“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万事万物之理都是相通的,而物质决定意识,所以我们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是相通的。
而另一方面,想得宽了难免有离题的可能,但当你围绕一个小问题点去“小题大做”的时候,又能够让整个写作不至于太松散,而是逻辑严密地构成一个体系:以选定的小问题点为核心的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这就是平常所谓散文写作的“形散神聚”。
理解了“小题大做”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怎么办”的问题也就好办了:基于上述看法,建议大家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多多地“小题大做”,而不是泛泛而谈——如果还要问“怎样小题大做”的话,就请参见其含义和现实意义。
最后来一点不是彩蛋的彩蛋:发现了吗:这篇文章也是在“小题大做”。作者:康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