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你的高维智慧》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开启你的高维智慧》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刘丰老师的视频,他从科学的角度诠释宇宙生命,形式耳目一新。买了这本《开启你的高维智慧》,实话讲,作为一个文科生,在一些数学问题上完全犯晕,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在某个章节要多读几遍,但也正因为如此,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与启发。

求同存异到求同尊异

刘丰老师在书中提到,求同存异是“表达对客观的一种认同,但是保持了自己所谓的立场”。

很多时候,我们会执着于自己的念头,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思维,从而有了对与错,是与非,好与坏,高与低,白与黑的对立,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想到底对不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黎明前的拂晓,地平线上的鱼肚白,朦胧之中的晨光若隐若现,没有绝对黑暗,没有绝对光明,我想这个“灰色地带”是存在的。

那么什么是求同尊异呢?“不执着于任何一个立场,尊重一切存在的时空合理性”。

不执着任何一个固有的思维和观念,放下任何一个身份和立场,尊重一切事物原有的样子,相信“存在即合理”的时空性。说实话,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惯性,因为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因为执着于“小我”,但是,我们常常会被自己的大脑所欺骗。

世间的一切瞬息万变,每一秒都以我们看不见的速度在变化着,包括身体里的细胞,上一秒的“我”和这一秒的“我”真的是同一个“我”吗?如果我们以以前的认知去评判当下的人事物,结果真的是正确的吗?正确率有多少?如果判断失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损失呢?

就好像河水一直在流动着,我们每次淌过的河水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先从“求同尊异”尝试着开始做起吧。

虽然很难做到,但对我们有帮助,试试看。

《开启你的高维智慧》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jpg

多维空间系统

刘丰老师用“直角坐标系统来描述整个宇宙从零维一个质点到N维(N趋于无穷大)”,因为这样“没有任何信息、任何事物会在这个描述之外,佛教管这叫‘无漏’”。

零维是个质点,一维是条线,二维是个面,三维是个空间。四维有没有?2种说法,1种说四维根本就不存在,1种说“一般人只具有三维的思维认知能力和身体感知能力,或者说她只能呈现出三维的思维认知能力和身体感知能力”。

老师说一维是二维的投影,二维是三维的投影,N维是N+1维的投影来说明“每多一维就多出无穷多倍的宇宙智慧。”

再次回到第一章节,为什么要放下“不执着一切的立场”?因为我们的观念和思想根深蒂固,这在某种程度上,关闭了我们的大脑和心门,使我们的认知处于闭塞状态,无法接收外在的信息,更无法做到即时更替,所以会发现生活中好像有那么一些事情“无法解释”。读后感www.simayi.net为什么无法解释呢?因为三维是四维的投影,四维作为投影源,它知道为什么,因为它才是投射产生的本身啊。但我们往往会用三维的认知引导实践去检验四维的真理,发现根本“无从说起”。

存在

书中有很多理科类的知识,提取能理解的文字部分来解释“一切存在”。

“一切有形物质存在的最基本的形式是三种:一个是中子,一个是正电子,一个是负电子”。“这三种最基本的粒子的共性就是波粒二象性,其共性是能量波”。

我的理解是,一切有形物质归结到最后都是“能量”的集结,当一切条件成熟时,能量聚集,显现“相”,当一切条件消散时,“相无”。

老师说“这些波有很多种,最后都可以被拆解,分解成正弦波,也就是sinX”。“佛家系统把正弦波称为一念”。因为这一念升起,缘分聚起,所以每时每刻我们都要注意自己的念头,因为这是“因”,要“护善念”。

既然它是波,就会有强度、振频、波长、色彩等,还有它的维度。这一念,看似没什么了不起,但往往会吸引到一些特定的人事物,我们以为他们的出现都是偶然,这样分析,皆是必然啊。

而且能量波的传播之光令人咂舌,“池塘里面投入一个石子,它的涟漪和波纹,会涉及到池塘所有角落”。所以一念之起,宇宙皆知,抬头三尺有神明,“慎独”不无道理。

全息宇宙

“任何一个空间质点,所有的能量波都会通过它,而这些波通过它的时候,它的振动的频率、振幅,这些信息都会影响这个质点。这个空间的任意质点都具足宇宙中的所有信息和它们的相互关系,这叫宇宙全息率”。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空间中的任意质点都具足宇宙中的所有智慧”。

这让我想起《心经》的第一句“观自在菩萨”,原来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位菩萨,都有一位佛陀,都有一个智慧的化身,我们自己就是智慧的本身,以后遇到问题,不需要向外抓取,问问内在的这位菩萨吧,她比任何人都懂我们,也会在任何问题前给出最佳解决方案。

但我们常常不自信,宁可去问根本不了解自己的“他人”,也不愿意相信自己。静下心来,尝试和自己的心建立联结,给它信任,给自己时间,慢慢地、一点一滴地开启我们自己的智慧。

动态黑色音符

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层次的意识和认知,努力提升它们是提高我们格局的一个好方法。刚刚开始接触到,感触颇深,知是一回事,行又是另外一回事,有时候会“不自知”,所以每当脑海中有“批判”的声音升起,停下来,觉察它,感受它,看着它,然后letitgo。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