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叫感:互联网文案创意思维与写作技巧》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出版社有两类核心人员,编辑与发行,编辑编书,发行发书。他们之间经常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很多时候相互抱怨。编辑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做得好书却卖不好,而发行会觉得编辑写的图书文案压根就没法看得懂,怎么去推广?
为工作需要,这个月选择了一本与文案有关的书,我们所做的图书投放市场完全靠读者一本一本买回去才能实现销售。
怎样说读者才能爱听?教辅图书产品另一个特色就是买者和用者分离?写好一本图书的文案真是一门大学问!
这本书里有个例子:
老乡,参加红军,可以分到土地!“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也许与这句有力的话语息息相关。好文案到底怎么写?书里给出建议:文案是写给门外汉看的。一个词语,如果不是目标群体的95%以上的人都看得懂,那就不要写进文案。
这个观点提得特别好,但做起来很不容易。近期,在做2019版图书目录,要求编辑把自己相关重点书的介绍写一下。要写文案,第一步要问的问题是这个文案到底给谁看?这种图书的目录一般给代理商看,讲真,很多图书的代理商文化层次并不高,他们只是做图书生意。而编辑呢,文化层次相对高一点,“知识鸿沟”来了,编辑可能各种用语堆砌,搞得人云里雾里,比如介绍作者就是“资深教研员”?何为“资深”,到底什么样算“资深”?
比如写图书上市“好评如潮”,这就是很空洞的字眼,这样写不如不写。我们怎么做目录呢?编辑所有写完的图书介绍交给面向市场的业务员集中一起,对每一份文案进行删减,讲真,删得惨不忍睹。
这个月,一边看书,一边用书中提供的一些标题技巧、内容写作技巧进行了尝试。
比如:点出用户的“小心思”。其实就是共鸣和代入感,我写了篇《期末要统考,我急小额伐急!哪能办啦?》,至少标题花了一点点心思,点击量还是不错的。
想起前阶段带了一位实习生,要结束,我布置她一个任务,我说我们部门公号如果头条选题不错过5000点击量没问题,你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转载整合,标题随便发挥。到底好不好不用我说了算,推文发出去,数据自然就有了。
我想,如果我们再招营销编辑,我想这个可以作为面试题,实用高效。学习真是随时随地,而且很多内容教科书并不会告知你,需要工作中不断去充电不断去悟。
多读书、勤思考,我们都可以成为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