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书笔记及感悟赏析1000字:
从同事那里借到两个版本的《人间词话》,在寒假中做了一番比较阅读。想起当初上大学时从图书馆借来的《人间词话》,竟然是竖版的,稀里糊涂地翻了一遍,除了知道了三个境界,其他根本没怎么看懂。
中华书局版《人间词话》,徐调孚校注。书中的注“没有注者自己的意见,但能让读者在阅读时得到便利”,因为徐注都是将正文中提及的词作原文抄录下来,替读者省了查找原词的时间。
书后附录叶嘉莹的文章《<人间词话>之基本理论——境界说》,读后受益匪浅。叶嘉莹,号迦陵,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曾任教于中国台湾、美国等地,后回国定居。
《<人间词话>之基本理论——境界说》中讲到:
《人间词话》上卷所收词话六十四则,……隐然有一种系统化之安排,……可以将之简单分别为批评之理论与批评之实践两大部分。
第一至第九则是评词之标准,提到”境界“”造境“”写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及境界大小优劣等内容。第十至第五十二则乃是按时代之先后,自唐五代宋,以迄于清,对历代词家所作的个别批评。提到”代字“”隔“”不隔“等概念。第五十三则以后则是于批评实践中所得的一些重要结论。甚至论及历代文学体式的演进、诗中隶事、外物、游词及元曲等。虽无明白之理论体系,却颇有脉络及层次可寻。……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会到中国旧有的传统批评中来。
以上关于《人间词话》结构的分析,让我茅塞顿开。看似凌乱的词话,还是有其内部规律的。叶嘉莹的文章对王国维的”境界“的含义做了比较透彻的分析,确有大家风范。内容广泛,就不引用了。
中州古籍出版社《人间词话》,李维新注译。这个版本收集的词话还要多几则;内容体例与中华书局版不同;注释也主要是提供有关词作全文,还有一些人物及一些词语的解说。
这各版本的特点是有译文,虽然有个别地方的翻译有待商榷,但毕竟更加方便读者了。这本书的前言中,也说到64则词话正文分三个部分,感觉是从叶嘉莹那里抄来的。
感兴趣的几句词话摘录:
”《沧浪》《凤兮》二歌,已开楚辞体格。“
原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足“与”凤兮凤兮,何德之衰“都是楚辞的先声。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有道理,海子、顾城也可以算是”主观之诗人“的例子。
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所以,我们要改革。作者:无吾